阿克苏地区戏剧家协会活动发展报告(2023

阿克苏 更新于:2025-07-09 14:31
  • 记录生活的范哥哥

    阿克苏戏剧家协会活动发展报告(2023-2025年)

    一、活动概况与规模

    阿克苏戏剧家协会自2022年成立以来,以“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”为宗旨,通过多元化活动体系推动戏剧艺术传承与创新。截至2025年6月,协会累计开展活动128场次,覆盖群众85万人次,形成“专业演出+群众参与+文旅融合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。

    1. 活动类型与场次分布

    - 惠民演出:年均举办“戏曲进乡村”“送戏进社区”活动40余场,覆盖阿克苏市8个街道、12个乡镇。

    - 专业巡演《春风吹绿柯柯牙》累计巡演36场,辐射阿克苏地区7县市及阿拉尔市。

    培训与交流,举办戏曲传习班12期,培养基层演员200余人次;与浙江、陕西等地戏剧团体开展联合创作8次。

    青少年推广在12所中小学开设“戏曲课堂”,累计授课240课时,覆盖学生1.2万人次。

    2. 典型活动案例*

    “戏曲进万家”工程**:2025年4月,联合乌鲁木齐秦剧团开展“戏曲传习基地”挂牌首演,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、豫剧《五世请缨》等经典剧目引发观众共鸣,现场参与互动问答的群众达3000余人。

    - 文旅融合项目:2025年1月,原创歌舞剧《春风吹绿柯柯牙》在阿克苏影剧院首演,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柯柯牙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,带动周边文旅消费!

    二、原创作品创作与艺术创新

    协会坚持“传统为基、创新为翼”的创作理念,近三年累计推出原创剧目5部、改编经典作品12部,形成“历史题材+生态主题+现代叙事”三大创作方向。

    1. 历史题材精品工程

    - 京剧《班超》:拟计划联合浙江省戏剧院投入400万元创作,以东汉戍边英雄班超为原型,融合刀郎麦西热甫舞蹈元素,首演后能入选“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项目”。

    歌舞剧《春风吹绿柯柯牙》历时13个月创作,通过虚拟人物“时光老人”与“追梦少年”对话,串联起40年生态治理历程,获评“新疆文旅融合十大案例”。

    2. 现代题材突破

    戏歌《戏比天大》改编自传统戏曲唱腔,融入现代摇滚节奏,成为协会“戏曲惠民”活动的标志性曲目,网络播放量超500万次。

    滑稽小品《借簪子》以阿克苏民间故事为蓝本,采用“方言+快板”形式,在2025年戏曲汇报演出中创下单场观众超2000人的纪录。

    技术融合创新


    数字戏曲平台,开发“阿克苏戏曲云”小程序,提供剧目点播、线上教学、票务预订功能,注册用户突破10万人。

    ---

    三、传承保护与人才培养

    协会构建“政府主导+社会参与+市场运作”的传承体系,形成“老中青”三代传承梯队。

    人才梯队建设

    国家级传承人带徒,刀郎麦西热甫传承人艾合买提·艾山开展“非遗大师工作室”活动,培养青年传承人45名,其中30%为90后演员。

    基层人才孵化,在12个乡镇设立“戏曲传习点”,年均培训乡村文艺骨干200人,涌现出“柯坪县马灯舞队”“温宿县木卡姆合唱团”等特色团队。

    教育体系创新

    “戏曲进校园”计划:与阿克苏教育学院合作开设戏曲专业,2024年首届毕业生中8人获省级戏剧比赛奖项。

    “戏曲小传人”工程,在青少年中推行“戏曲考级”制度,累计认证初级演员1200名,中级演员300名。

    社会化传承网络

    “戏剧+社区”模式:在纺织工业城巨龙社区建立“戏曲文化站”,组织居民排演《朝阳沟》《红灯记》等剧目,带动社区文艺团队从3支扩展至15支。

    非遗工坊运营:在喀拉塔勒镇设立“刀郎麦西热甫非遗工坊”,年产值突破500万元,产品涵盖戏剧服饰、乐器复刻等6大类。

    四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

    - 文旅融合项目直接带动住宿、餐饮消费增长18%,2024年“柯柯牙戏剧节”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2%。

    社会价值创造基层演出使农村地区年均文化活动参与率从23%提升至68%,有效缓解“空心化”问题。

    - 青年传承人就业率100%,其中45%实现年收入超10万元,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新力量。

    ---

    五、未来发展规划(2025-2027年)

    1. “戏剧振兴2030”工程:计划新建3个县级戏曲中心,培育10个“一镇一品”特色剧种。

    2. 数字戏曲实验室:投入300万元建设虚拟现实戏曲排练厅,开发沉浸式戏曲体验项目。

    3. “一带一路”戏剧走廊:与中亚五国建立联合创作机制,计划2026年推出多语种版《班超》。

    4. 文旅IP矩阵:打造“柯柯牙戏剧小镇”“班超文化街区”等5个文旅综合体,目标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。

    阿克苏地区戏剧家协会通过“传统活化、科技赋能、文旅融合”的创新路径,实现了从“文化输血”到“自我造血”的跨越式发展。其经验表明:民族戏剧的现代化转型需立足地域文化基因,构建“政府引导+市场驱动+社会参与”的协同机制,通过数字化传播、文旅场景化、教育体系化三大抓手,方能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这一模式不仅为边疆地区非遗保护提供了样板,更为全国民族文艺振兴贡献了“阿克苏方案”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